日前,我院优秀毕业生刘伯鸣作为“学习榜样凝聚奋进力量 推动齐齐哈尔高质量发展”宣讲报告团成员在我院宣讲时,向未来的大国工匠们发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、做锻造大国重器的光荣匠人的号召。
党的二十大代表、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八届执行委员会委员、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(兼职)、齐齐哈尔市总工会副主席(兼职),全国劳动模范、中华技能大奖、大国工匠年度人物、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,这些职务和荣誉都是对刘伯鸣多年艰苦奋斗、默默奉献的褒奖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重考察时强调:“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。中国要发展,最终要靠自己。”刘伯鸣的成长之路就是中国装备工业艰苦奋斗、不断发展壮大的复兴之路。打铁还需自身硬,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才是硬道理。作为中国一重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高级技师、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和世界先进的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操作者的刘伯鸣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,从未停下技术创新的脚步。从业30多年来,刘伯鸣独创50余种锻造方法,开发53项锻造技术,先后攻克核电、石化等产品锻造工艺难关100余项,填补国内行业空白40多项,出色完成30余项超大、超难核电锻件的锻造任务,为促进核电、石化、专项产品国产化并替代进口,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作出了突出贡献,为我国在超大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。
如何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、大国工匠。回望成长生涯,刘伯鸣的成长之路并非一蹴而就,也是在一次次触及灵魂的磨砺中反复淬火,初心不改,终于淬炼成钢。锻工很苦、很累。通俗来讲,刘伯鸣的工作就是用15000吨的“大锤”,像“揉面”一样,把高达1250摄氏度的钢锭捶打成各种形状、尺寸不一的产品。冬日,面对面操作仿佛在滚滚热浪中炙烤。夏日,平均4小时的锻造时长,喝7瓶水仍觉口渴。从操作台上下来,厚厚的防护服被汗水浸透,再经高温烤干,能直接在地上“立”起来。
超极限锻造的产品,每一件都是“独生子”,每生产一件,都需要单独设计工艺、创新操作方法。2012年,刘伯鸣和团队接到锻造核电站常规岛低压转子的任务。核电站常规岛低压转子压实度要求极高,长达14米、直径近3米的超大锻件中不允许有米粒大小的缺陷,更不允许存在任何孔洞和裂纹。此前,这类核电关键锻件一直依赖进口,这项工艺在国内没有任何技术参考,一片空白。整整43天,他与团队吃、住都在水压机旁。困了,棉袄往地上一铺,倒头就睡;醒了,和工友们就一起潜心钻研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715吨整锻低压转子最终锻造成功,填补了我国锻造技术的空白。
刘伯鸣和团队先后攻克百余项重大产品锻造工艺难关,填补国内行业空白53项,出色完成三代核电关键部件等31项超大、超难核电产品锻造任务。不仅填补了国内锻造技术的空白,也打破了核电关键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。 刘伯鸣是打铁的人,也是铁打的人。三十三载初心未改,在冰与火的淬炼中,他努力实现更多创新突破,为祖国锻造更多国之重器,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。